夜上海论坛

微信:38905886 微信:39613809 QQ: 3259867981

北京“一带一路”引领甘肃文化旅游发展新常态

频道:旅游资讯 日期: 浏览:228

“一带一路”引领甘肃文化旅游发展新常态

北京从人类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,到中华民族重要象征的嘉峪关,从水草丰美的山丹赛马场,到“黄河之滨也美”的兰州……穿越万里河西走廊,甘肃文化旅游枢纽,美丽的画卷缓缓展开,再次让世人惊叹。

“一带一路”引领甘肃文化旅游发展新常态

北京敦煌莫高窟的参观人数稳步上升; 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单日游客量再创新高……这个夏天,与甘肃如意美景相匹配的,是文化旅游热度的持续爆发。

它起源于改革开放,发展于西部大开发,是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后来者。 几十年来,甘肃的文化旅游日益火爆。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,井喷式增长已成为甘肃文化旅游发展的新常态。 文化旅游产业地位提升、发展加快、比重提高。 名列全省十大绿色生态产业第一名,为甘肃经济做出了贡献。 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。

北京数据显示,2013年至2018年,全省接待游客11.14亿人次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235.75亿元。 年均增长率超过25%,增速位居全国前列。

这是万物蓬勃发展的好时机

北京每年旅游旺季进入,都是甘肃兰神国际旅行社总经理裴建红最忙碌的时候。 该旅行社每天都有数百个团体在甘肃旅游。 2018年,旅行社全年接待游客9.2万人次,今年迄今,这一数字已突破10万人次。

“当时,旺季一年只忙几个月,全年只接待游客900多人。” 面对业务量的爆发式增长,裴建红时常回忆起2002年刚创业时的情景。兰神国旅的成长是甘肃文旅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。

随着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提出,丝绸之路旅游线路不断升温,甘肃文旅产业迎来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。

北京面对机遇,甘肃省委、省政府加快建设旅游强省步伐,作出重要决策,把文化旅游作为甘肃实现绿色发展的第一产业,明确“交响丝路·如意”甘肃”文化旅游品牌定位。 大规划、大政策、大项目推进……一时间,全省上下凝聚了发展文化旅游的强烈共识、合力。

兰新高铁、兰渝铁路、宝兰高铁相继建成通车,“敦煌”牌等旅游专列投入运营; 甘肃省所有高速公路已与周边省份高速公路连通,56个4A级景区与二级及以上高速公路连通; 兰州国际机场持续扩建升级、敦煌国际航空港全面开放……充分利用铁路、公路、航空,构建四通八达的出行交通网络,“快行慢行”正在成为现实。

“一带一路”引领甘肃文化旅游发展新常态

北京重点景区改革发展深入推进,甘肃旅游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显着提升。 天水麦积山、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升级为国家5A级景区……老景区升级的同时,一大批不同类型的新兴景区异军突起,受到人们的青睐。游客。

通过两轮“厕所革命”,截至目前,全省旅游厕所数量已达6783个。 旧的旅游厕所焕然一新。 金昌花房厕所等一批引人注目、实用的旅游厕所已成为甘肃的旅游景点。

北京内强基础,外塑形象。 2011年至2018年,通过连续八届举办敦煌游丝路国际旅游节,实现了以节促建、以节促旅的目标,甘肃文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。 2016年以来,丝绸之路(敦煌)国际文化博览会连续举办,为甘肃对外开放、促进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旅游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,为甘肃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。

北京数据显示,2011年,全省共接待游客5835万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仅为333亿元; 到2018年,全省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,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关,达到20600亿元。 值得注意的是,甘肃已在权威机构评选的“2017年亚洲最佳旅游目的地”和“2018年全球52个必去旅游目的地”中排名第一,国际声誉与日俱增。

北京70年来,甘肃文化旅游产业发展,风景说不尽,歌不绝。

北京诗与远方齐头并进

7月26日,全国首档大型实景沙秀《回到张掖》在张掖七彩丹霞景区首演。 这场以古丝绸之路重镇张掖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实景演出,自推出以来受到了游客的欢迎和好评。 只持续了10天,从每天加演两场变成了三场。 即便如此,票还是一票难求。

《回到张掖》是甘肃省积极打造文化旅游演艺项目拉动旅游消费的又一成功范例。 近年来,“敦煌节”、“又见敦煌”、“丝路繁花”等为敦煌量身定制的实景演艺项目落户敦煌。 敦煌已经形成了文化演艺带动旅游发展的“小气候”。 不仅如此,天水大型舞剧《一画开天》、平凉真人剧《崆峒记画》等一批旅游演出正逐渐成为常态化演出。

而这一切,再次证明,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,甘肃旅游将会更加精彩。

北京“甘肃旅游业的一大特点就是以文化为支撑,而且文化的外延越来越广。因此,甘肃旅游业要做的事情与其他地方不同,要真正实现文化的深度融合。”用文化提升旅游品质,用旅游大平台保护文化。” 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陈卫忠坦言。

2018年,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,文化和旅游正式齐头并进。

北京按照“适时融合、能时融合”的理念,我省启动实施“文化旅游+”战略,将体育、商业等与旅游跨界融合“一带一路”引领甘肃文化旅游发展新常态私人伴游,开发了多种旅游项目。森林生态、健康养生、民间演艺等融合产品催生了一批新产品、新业态集群。

科研能力雄厚的敦煌研究院率先在游学“尝鲜”,先后设计推出了“铭记敦煌”、“莫高院”等“独具特色”的游学产品。

北京兰州马拉松、商学院丝路戈壁挑战赛、张掖越野拉力赛等品牌旅游赛事不再仅仅是体育赛事,而是展示甘肃旅游形象、推介甘肃旅游的重要窗口。

依托优势资源,各地在“文化旅游+”方面也做出了好动作。 金昌建成并发射全国首个“火星一号”基地,带动航天科普和文化旅游快速发展; 白银以矿山公园、白银公司露天矿为核心,沿途驱动蒸汽旅游观光车、工况企业博物馆群等景点,打造城市工业文明观光旅游线路……

北京截至目前,全省已建成中医药养生旅游基地(产业园区)31个,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5个,申报国家现代农业庄园5个。

文化如诗,旅行如远方。 在甘肃,诗歌与远方完美融合,人们携手同行,欣欣向荣。

以美丽脱贫

盛夏,走进兰州市榆中县小康营乡郎街村,整个村子干净整洁。 美食街上,青砖灰瓦的仿古建筑鳞次栉比。 草篮搭建的文化墙既现代又简约。 游客们漫步、吃、玩、拍照,享受着悠闲的时光。

很难想象,这样一个美丽的村庄,三年前还是榆中县出了名的落后村庄。 郎街村党支部书记、榆中市郎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永忠表示旅游景区宣传语,郎街村依托郎街村靠近市区的区位优势,走出了一条农村发展之路。旅游。 几年来,不仅完善了旅游配套设施,还打造了美食街、民俗文化街,形成了“故乡郎街”旅游品牌。

“现在,越来越多的城市人进村,带动了一批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乡创业,一起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。”富有的。” 吴永忠说道。

北京旅游业被誉为“美丽经济”,在扶贫方面具有其他产业无法比拟的优势。 对于甘肃来说尤其如此。 党的十八大以来,甘肃省吹响了“美丽战胜贫困”的号角。

北京近年来,甘肃省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县区扶贫工程建设,重点完善文化旅游基础设施。 同时,全省1196个贫困村纳入国家和省旅游扶贫重点村规划,建成乡村旅游示范村268个。

北京在甘南,禄曲县嘎秀村风光无限美丽,独特的藏族音乐和星罗棋布的帐篷城更是“引人注目”。 去嘎秀体验藏风情已成为不少外国游客的新选择; 在定西,威远县元古堆村焕然一新,城里游客纷至沓来,上演着“乡村美丽、村民富裕、游客幸福”的美丽故事。 。

“一带一路”引领甘肃文化旅游发展新常态

北京如今,涌现出一大批面貌优美、内涵丰富的乡村旅游示范村,像一颗颗明亮的小星星,将如意甘肃点缀得更加美丽。

北京不仅如此,甘肃省突出乡村、古色古香、生机活力“四气”特色,逐步形成景区带动、城市辐射、通道景观、产业主导、乡村休闲六大类型。创意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。 旅游扶贫模式。

北京“在文化和旅游部的支持下,今年‘三区三州’旅游环推介活动在临夏州举办,甘肃站在更高的平台上,将我们的乡村旅游推向国内外市场,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。”陈伟忠说。

“随着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市场主体的精心培育,乡村旅游市场持续升温。如今,周末短途、休闲的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,仍在快速增长,发展潜力巨大。” 甘肃省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实施负责人裴建红深有感触地说。

数据显示,2018年,全省乡村旅游接待游客8520万人次,乡村旅游收入165亿元,比上年分别增长21.1%和29.4%。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,全省累计带动3.1万户建档立卡户。 13万户贫困人口实现脱贫。

用美战胜贫穷,用美改变贫穷。 在甘肃脱贫攻坚决战中,文化旅游贡献“美丽”力量,交出“美丽”答卷。

智慧旅游全面启动

北京今年7月30日,“一会一节”在赫河市开幕。 “手机游甘肃”单日浏览量再创新高,达到62973次,是全年平均浏览量的6.15倍。 也就是说,6万人同时通过手机在甘肃“游”和“吃”。

党的十八大以来,甘肃文旅全面开启智慧时代。 甘肃省按照“一中心、三系统、三云”总体框架,全面推进大数据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落地,全力打造“ “一部手机游甘肃”平台。 几年来,从无到有、从单一到丰富,智慧旅游快速发展,不仅为游客到甘肃旅游提供了极大便利,为旅游管理决策提供了依据,还贡献了“甘肃经验”到其他省份。

有9000多名导游,600多家旅行社……打开“手机游甘肃”,你可以轻松预订酒店、门票、找导游,甚至找到厕所。 不仅如此,智慧旅游的内容云建设也日益丰富。 点击旅游景点,即可通过VR导览了解景区全景。 当谈到特定景点时,还有智能语音解说。 游客还可以根据旅游专家的旅游指南制定旅游计划。

北京进入甘肃文旅大数据中心,甘肃客流等各种数据都会在大屏上实时更新。 通过景区监控平台,还可以随时切换到敦煌鸣沙山、平凉崆峒山等景区的监控画面,实时掌握景区客流量。

目前,大数据中心已垂直打通市县旅游部门、景区、酒店、旅行社的数据,实现重点景区重点部位的实时监控和三维管理,解决了旅游问题重点景区“看不到、反应迟钝、无法连接、管理不起来”的问题。 “活不下去”的管理难题,提升了国家、省、市、县四级联合应急指挥能力。 同时横向连接了通信、交通、气象等12类数据接入。 尤其是全国唯一实现公安住宿数据、民航客流数据、旅游数据实时共享,获得更加完整、准确的客流数据。 。

2018年10月,甘肃省推出“丰收·游甘肃”系列冬春季旅游活动,造福北京人民。 随后,活动在上海、广州、西安等地开展,取得了良好效果。 四地多家旅行社与甘肃省达成旅游运输协议。 这种精准营销的成功得益于旅游大数据的有力支撑。

据介绍,大数据平台构建了客流、旅游客源区、游客偏好等60多个数据分析模型。 通过这些模型,我们基本可以了解进入甘肃的游客数量及在各省份的停留时间,各市州的游客数量及停留时间,以及游客的年龄和喜好,为数据提供依据。供旅游管理部门科学决策。

北京经过多年快速发展,甘肃文化旅游快车运行得越来越快。 大敦煌文旅经济圈建设全面加快,嘉峪关、景城一体化建设加快,张掖文旅产业进入提质新阶段,“精致兰州”品牌越来越亮……放眼龙源大地,文化旅游发展新思路绝对,好戏才刚刚开始。

0 留言

评论
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验证码